甘泰來設計師,是在臺灣、香港、大陸的夜店酒吧產業著名的設計師,在江湖上闖出自己的名號。非常爽朗的個性與隨興而為的生活態度,在大學時期就開啟了酒吧創業的江湖歷練,畢業後,在紐約留學的那幾年學習,也強化了他的國際經驗與設計能量,這些經驗都成為回台之後,進入娛樂產業設計這片藍海市場的事業基礎。
創意的來源:來自自然界、生活時尚、對所有的事情都有興趣,向所有事物、品牌學習,用顏色的運用做為出發點碰撞所有事情。
在這次與甘泰來設計師的對談中,我與總監同樣都有在設計產業選擇擔任不同角色的經驗:甲方業主、設計師等。當下回想過去,在選擇讓自己要不要從設計師轉至經營者或是甲方業主的決定上,我可能還是會加入成為經營者,唯有透過經營者的思維,設計師才能夠更精準的應對客戶思考如何做到更精緻的客戶體驗。
用一個概念去解決問題是用設計創造價值的精髓。甘泰來設計師再訪談中提到一段過去設計開發的實戰經驗:將物件化的概念轉變成設計策略、施工策略。非常精彩!
而有意識的創造客戶VIP體驗,以贏得案子的故事,也讓我印象深刻。這個案例讓我想到 路易斯·卡恩(Louis Kahn) 貝聿銘 I.M.Pei 爭取甘迺迪圖書館的故事, I.M.Pei給甘迺迪夫人賈桂琳的VIP體驗,企業化經營的體驗而爭取到這個業務機會。
三個形容詞的個人品牌力展現:
Bold 膽大心細的個性
Creative 非常有創意的解決方案與設計
Fun 遊戲化娛樂的態度
訪談中的重點整理:
在求學的過程中,走向建築設計領域
轉系考的趣事與張樞老師的淵源
求學時期開始了第一個創業項目:經營酒吧
轉學至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就讀
回台灣工作時的挑戰:成為空降主管角色、在施工現場的溝通
實際案例—信義區的酒吧設計案:藉由執行方法的設計,快速完成案子
大陸夜店疫情前後的變化與產業間合作的重要
實際案例—開始走入國際市場:藉由創造好的客戶體驗,成功取得跨國業務機會
實際案例—疫情時代下,全遠端完成的私人別墅案
如何思考業務發展:守住主客群、開拓水平象限的客戶群、強調門當戶對
台灣和大陸的業務策略發展與台灣設計的優勢
如何維持創作能量與精進自己的跨領域能力
結語:談未來的關注的設計面向、創業
精選商業觀點
更多Archipapa訪談與商業觀點
想聽聽其他設計產業經營者的人物訪談?
用5分鐘,了解設計師經營者的商學觀點
コメント